大河原 | 诗歌翻译专栏 | 诗生活网

策兰:荒凉 | 你可以 | 正在落雪,妈妈

◎大河原



荒凉

 

比起鸽子和桑树,
秋天更爱我。它送我面纱说
“拿去做梦吧,”并绣上花边。
又说:“上帝与秃鹰一样近。”

 

但我也举起另一块帕子:
比这个粗糙,没有刺绣。
你一抖动,雪花落入黑莓树丛。
你晃动它,就听见鹰鸣。

 

DER EINSAME

 

Mehr als die Taube und der Maulbeerbaum, 
liebt mich der Herbst. Und schenkt mir den Schleier 
"Nimm ihn zu träumen", stickt er den Saum. 
Und: "Gott ist auch so nahe wie der Geier" 

 

Doch hob ich auf ein ander Tüchlein auch: 
gröber als dies und ohne Stickerein. 
Rührst du's, fällt Schnee im Brombeerstrauch. 
Schwenkst du's, hörst du den Adler schrein.

 

译注
1. 荒凉:原文这个词意思非常丰富。圣经中曾用它指向没有丈夫的/没有结婚的女人,但这首诗里是阳性名词,而且圣经的那个用例是积极的、满有盼望的,所以排除这种理解。“孤独/寂寞”与情感无侣相关,却与整首诗的意境不合。综合考虑,选择“荒凉/desolation”的理解。
2. 鸽子:喻指圣灵。
3. 桑树:或译为“西克莫无花果树”。圣经各译本往往把两种树都译为“桑树”,包括德文圣经。但其实,其中一类是西克莫无花果树(税吏撒该在此树下与耶稣相遇),与结出紫桑椹的桑树不同。原诗用词,我们较难判定是指哪一种桑树,不过喻意总归为信心或拣选,我个人倾向于是拣选。
4. 秋天:指收获的季节。
5. 面纱:遮挡羞耻之物,这里喻指粉饰的美好。“爱”是强烈的反讽,或者诗意的安慰。
6. 梦:虚幻、逃避现实的美好;“花边”更加精美完整的粉饰。
7. 上帝与秃鹰:圣经中耶稣基督引用“尸体在哪里,秃鹰也在哪里”来指明末世中基督究竟在何处。诗人在此化用,说他只看到了秃鹰,而那粉饰的安慰也正是说你看到了秃鹰,也会看到上帝的同在。
8.第二段,诗人坚持自己所看到的,另一块帕子。
9. 雪、鹰:是这帕子展现的事实,都代表摧残和刑罚。
10. 晃动它:“它”是辅助词语,原文无。最后两行“抖动、晃动”都无宾语,不过从上下文看,应该是指帕子。只在最后一行译“它”,应该能覆盖两行的理解。
11. 黑莓树丛:《出埃及记》3:2提到的荆棘,上帝在荆棘丛中第一次向摩西显现,有火在荆棘中燃烧,荆棘却安然无恙。这次显现,上帝呼召摩西前去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后来发展成以色列国。可能犹太拉比认为这里的荆棘灌木就是黑莓树,策兰沿用这种理解;也可能策兰用词就是泛指的荆棘,具体的黑莓略有诗意效果。
12. 作品既成,就会有各种解读和认知。诚如有人辩言,圣经也是世界每个人的圣经,人人可以解读。但无论圣经,还是深刻打上圣经烙印的文艺作品,他自身的存在仍是强有力的生命主体。以上解读只与本翻译有关,无意且不能排斥其他各种认知体会。另外顺带说明,这些译注是为翻译同行以及某些感兴趣的读者而写的,提供一个敞开/开放的对接口,一般读者只读译文即可。

 

 

你可以

 

你可以放心地
宴我以雪:
每当我肩并肩
与桑树迈过夏天,
它都嘶喊,那最嫩的
叶片

 

Du darfst
Paul Celan
 
Du darfst mich getrost
mit Schnee bewirten:
sooft ich Schulter an Schulter
mit dem Maulberbaum schritt durch den Sommer,
schrie sein jungste
Blatt

 

译注
1. 宴:bewirten可以理解为“款待、招待”,不过对于以前的犹太人而言,特别是圣经氛围浓厚的时代,他们更直接的概念是宴请,无论粗茶淡饭还是美味佳肴。
2. 雪:需要与第四行的“夏天”一起考虑。箴言26:1提到“夏天落雪,收割时下雨,都不合宜;愚昧人得尊荣,也是如此”,夏天的雪意味着摧残。这与“宴”构成了极强的对比。
3. 桑树:或译为“西克莫无花果树”;尊重德文圣经传统以及诗人用词,正文中保留“桑树”的译法。象征/喻指拣选或信心。
4. 夏天:马太福音24:32提到“你们要从无花果树那里学个比喻:当无花果树的枝子发嫩长出叶子的时候,你们就知道夏天快到了”,夏天是全体以色列人复国得荣耀的盼望,他们一直在等候这个时机,等候弥赛亚到来。但其实,耶稣弥赛亚已经来到,他的比喻中,春夏之交的无花果树发嫩叶指向以色列复国,夏天才是彻底救赎得荣耀。不过很多犹太人不明白或者不接受基督二次降临的奥秘。对于犹太民族而言,这个“夏天”的集合概念是他们按着历代先知的预言所盼望的,特别是在遭遇灭族的苦难中。策兰是信基督的犹太人,所以他明白这个两步走的真理,所以他会首先关注那最嫩的叶片,复国的开端。
5. 迈过:无论他是闲庭信步,还是大步跨越,“每当/无论何时”一遍遍的等候,一遍遍在拣选/选民的盼望中走过这信心的道路。
6. 肩并肩:桑树背后的意象陪伴每一个坚持守望的以色列人,肩并肩走过岁月,走过生命。
7. 嘶喊:原文用词描述极力、大声地喊叫,可以用在许多场合,类似呐喊、呼喊、高呼、欢呼、尖叫……。中文的“嘶喊”用在这里,特别能体现出这样严酷的现实中,盼望、信心、痛苦等情感交织的浓烈特征。复国之盼望在嘶喊,这究竟是信心宣告,还是反讽式的抗议,还是与雪的对抗,还是隐藏着悲伤与痛苦……读者那里仁者见仁了。
8. 最嫩的叶片:参上面“4”提到的圣经,最鲜亮最暖心摸着心的那个盼望啊……

 

 

正在落雪,妈妈

 

正在落雪,妈妈,在乌克兰:
是救主花冠上,一千颗的悲伤。
此刻我的泪无一到达你身边,
此前的挥别只是傲然冷场……

 

我们就要死了;你为何不睡啊,窝棚?
连这风也游荡如一个被驱散的人……
会是他们吗,在炉灰中冰冷的——
烛台似臂,旗子如心?

 

我依然待于这黑暗:
柔和致赎,尖刻见弃吗?
我的星辰不过是丝弦
一根根崩断的竖琴……

 

其上偶有一朵时光玫瑰悬荡。
湮灭。一朵。永是一朵……
那会是什么,妈妈:成长还是创伤——
当我沉埋乌克兰的雪窝?


 原创朗诵


Es faellt nun, Mutter

 

Es FAELLT NUN, MUTTER, Schnee in der Ukraine:
Des Heilands Kranz aus tausend Koernchen Kummer.
Von meinen Tränen hier erreicht dich keine.
Von frühern Winken nur ein stolzer stummer...
  
Wir sterben schon: was schlaefst du nicht, Baracke?
Auch dieser Wind geht um wie ein Verscheuchter...
Sind sie es denn, die frieren in der Schlacke -
die Herzen Fahnen und die Arme Leuchter?
  
Ich blieb derselbe in den Finsternissen:
erloest das Linde und entbloesst das Scharfe?
Von meinen Sternen nur wehn noch zerrissen
die Saiten einer überlauten Harfe...
  
Dran haengt zuweilen eine Rosenstunde.
Verloeschend. Eine. Immer eine...
Was war es, Mutter: Wachstum oder Wunde -
versank ich mit im Schneewehn der Ukraine?
  
(Aus:Gedichte 1938 -1948, Paul Celan)

 

译注
1. 救主的花冠:可参圣经马太福音第27章中关于耶稣受难的描述。一些士兵用荆条(灌木的枝条)编成一个花冠/王冠,戴在耶稣头上,然后开始嘲讽他说“万岁,犹太人的王……”。这是神子受难的景象。基督与祂的儿女一同受难。
2. 一千颗:在犹太人的概念里,“一千”是一个完满/满足的数目。圣经中有较多用例。
3. 此刻、此前:试图体现原作这两行用同样的字开头的风格。
4. 冷场:原文词义“哑巴/哑然/沉默”,从语境和押韵上考虑,用“冷场”。
5. 窝棚:犹太人住棚节的时候,搭建的一种简陋的小棚子,以此纪念他们出埃及后在旷野流浪四十年所经受的磨难。
6. 被驱散的人:圣经概念,先知书不断预言,上帝要把以色列驱散到列国。这个概念在诗人脑海中应该有很强的印象。
7. 烛台:可能是犹太人光明节的烛台。有关光明节的资料可参 https://kknews.cc/history/e9bvbeq.html?from=timeline
8. 旗子如心:本想添加辅助词语“动”,译为“旗动如心”,但是仔细考虑,我们并不能完全确定诗人眼中是旗子在动,以及怎样的动态,所以最终选择老老实实按照原文来译。
9. 柔和致赎:更直接的字面翻译是“柔和被赎”,但中文理解会有偏差。参圣经箴言15:1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暴戾”或译作“尖刻”),以及箴言25:15 “……柔和的舌头能折断骨头”。“赎”是希伯来文化中的概念,指赎买、救赎、付出代价挽回等意思。
10. 尖刻见弃:圣经大量指出以色列百姓发怨言,引来上帝发怒。例如民数记11:1 “百姓发怨言,恶言传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耶和华的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烧毁营的外围”, 哥林多前书10:10 “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弃”指被上帝抛弃,也就是圣经常说的“我把你们交在仇敌手中”,受到刑罚。
11. 星辰:按中文的特点,也可译为“星空”,不过会偏离原文主旨。星辰代表诗人的希望和盼望,这个意象是很直接、感性的。
12. 竖琴:犹太人常用乐器,用于歌唱、赞美,抒发情感,与犹太人的生活状态紧密相关。例如诗篇137:1-3 “在巴比伦河边,我们坐在那里,想起锡安就哭了。在那里的柳树林中,我们挂起我们的竖琴。因为在那里,掳走我们的要我们唱歌,苦害我们的要我们作乐,说:‘给我们唱一首锡安的歌吧!’”
13. 时光玫瑰:曾看到有人严厉批评这个译法,英文翻译也有理解为“rose-filled hour”,但我不觉得这值得如此严厉否定。复合词是常见的语言现象,有时相当复杂,在我所见到的语言如希伯来文、希腊文、蒙文等等中,都是复杂的。这个地方两个名词构造在一起,“玫瑰—时间/时刻/时光”,在缺乏关系衔接的情况下,并非一定是后者为核心词、前者为修饰词,词义理解要看上下文来决断。这里Rosenstunde充当宾语,又有具体的动词“悬挂、挂着”和具体的方位词“在……上”,联系到上段末尾的具体事物竖琴,把“玫瑰”理解为核心词是很自然的;更何况,“玫瑰”是策兰诗歌中一个重要的元素。
14. 永是一朵:不是“永远的一朵”,两者意思有差别。总是短暂的,昙花一现般的,一朵时光玫瑰。时间是上帝所创造的,创世记1:3-4 “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上帝就把光和黑暗分开了,上帝称光为‘昼’,称黑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一日”,这是人类时间的开始,以光的出现为标志。这光在约翰福音第一章开头指明,是生命的光,是耶稣基督本体的显现。这光一出现,就在与黑暗作战,要实现上帝在永恒里预定的计划。玫瑰在圣经里是上帝与人的爱情,也是基督与教会(选民)的爱情。
15. 成长还是创伤:朴素的世情,比较好理解。从信仰/信心的角度看,罗马书5:3-5提到“……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信仰/信心上的成长更是伴随着生命的破碎和诸多磨难,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任何转载请注明译者。
若用于商业目的,请务必先与译者取得联系:liu.ganaa@outlook.com

译文会不定时更新。

一个写诗的基督徒



返回专栏
©2000-2023 poem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48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