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先锋诗年刊2021卷(总第20期)目录 | 诗通社 | 诗生活网
 
关闭窗口
 更多诗歌新闻>>>               返回诗生活网

 

《自行车》先锋诗年刊2021卷(总第20期)目录


2023-01-10



《自行车》先锋诗年刊2021卷(总第20期)

目录

前言:30周年之后的《自行车》          


小说                                                

森目小说
森目:回到真实的世界                     
晨田小说                                       
晨田:写作的意义                           
张弓长小说                                     
张弓长:临摹现实的小说是无效的     
徐季冬小说                                     
徐季冬:不认怂之前,接着干           
非亚小说                                       
非亚:我为什么再次写小说                

诗歌:卷一                                      

桥                                                
少况                                             
席地                                             
胡之                                            

诗歌:卷二                                     

朱天蔚                                          
林奕维                                          
莫诺格                                          
王大力                                          
甘献钟                                          
宋帅印                                         
高寒                                           
聂小倩                                        
铂斯                                           
小古                                           
张弓长                                        
戈鱼                                           

访谈、随笔                                 

非亚访谈录                                 
非亚:有关《我到处找诗》           
徐季冬+唐允:诗是一种选择         

 



前言:30周年之后的《自行车》

《自行车》在2021年10月5日,在南宁西乡塘四联村内的方向艺术空间,举行了创办30周年的纪念活动。那次活动,来了不少朋友。既有创办以来各个阶段的成员、作者,也有来自区内外不少诗人朋友,而我感慨最多的是,自己也从创办时的26岁,转眼变成了56岁的中年人。

在过去的30年,除了因故停刊的1995~2000年,《自行车》先后以一年一期或两年一本的频率,编印着这份诗歌交流资料。围绕这份刊物的作者,也从最早的50后、60后、70后,一直延伸到现在的80后、90后。在时间的节点上,在波澜壮阔的1980年代结束之后,在经济低迷的1991年创刊,再到2021年全球疫情肆虐中迎来创办30周年,在时代的大事件和时空光影的穿梭中,这辆看上去有点不合时宜、身影有点孤单的《自行车》,断断续续延续到今天,不容易肯定是存在的。这种不容易不一定是写作和创作,而是刊物在一次次约稿、选稿、编排、印刷、散发、邮寄中的繁琐,和时间、精力、费用的耗费和付出。有时我也会问自己,在生活一次次扑面而来的巨浪中一直坚持这份刊物意义何在?但当我把目光,从琐碎的日常中转移出来,我仍然会觉得在一个具有特殊性的国度,文学艺术最为宝贵的自由,仍然是最为吸引我们的所在,而《自行车》的精髓和精神,恰恰就在自由这一点。

这可能就是坚持的意义,它体现了一种写作的自由精神,也反映了写作和艺术创作的核心。

本期的《自行车》,编印于创办30年之后,反省和做出新的尝试肯定也是存在的。因为种种原因,从年初的动议、约稿,到中间的选稿、编排,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考虑到刊物的实际操作,不定期编印,也许会成为日后的常态,也会让更多年轻的具有热情的力量参与到刊物的实际编选。本期刊物最大的变化,就是第一次增加“小说”栏目,暂停了过去10年一直存在的“视觉”栏目,也微调了维持多年的版式设计。刊物因为30周年之后尝试调整以及低调运作,没有像以前采取公开约稿的方式,而是由栏目编辑根据个人审美、趣味私下约稿。在诗歌栏目的约稿、选稿上,夏宏、大雁、朱天蔚付出了诸多努力。至于“小说”栏目的推出,原因在于这几年《自行车》有不少成员、作者,投身到小说的写作之中,小说写作由此成为诗歌写作之外的另一个景观。结合本期刊物编选的体会,《自行车》往后会将公开约稿和编辑个人约稿结合起来,在保持审美的前提下,门户开放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期刊物编选的这一年,也就是2022年,全世界自二战之后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最大的一件事,就是2月24日俄乌战争的爆发。战争引发的灾难、创伤和影响,相信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个体生命的尊严和自由的不能被剥夺,仍然是人类坚守自己底线的原则。而在这一年,作为个体的我,在上海工作、生活期间,前后也经历了65天的封控。封控期间发生的一切,让我亲历了生命中一段特殊体验的时光。所幸在那些日子,写作和阅读陪伴我,度过了那些让人感觉窒息的单调时光。而窗外的一只鸟,一缕阳光,窗台上一朵花的开放,包括风的吹拂,云朵的变动,乃至夜晚降临时月亮的出现和升起,都给我封控期间被囚禁的心以喜悦和安慰。我在前言中讲述这些,无非是想说明,这一期《自行车》编选于这样一个特殊年代。也许若干年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会认识到这种特殊年代对生命的影响。而我也希望,这种伴随着战争、瘟疫、甚至饥饿与恐惧的年代,能够远离人类。

最后,感谢本期的作者、编辑,感谢每一位关注《自行车》的朋友们。诗歌不死,友谊万岁!
 
执笔:非亚


 

更多诗歌资讯,请关注诗生活网: www.poemlife.com

  编辑:NS  来源:诗通社


联系诗生活 | www.poemlife.com

 


上一篇  下一篇

关闭窗口
©2000-2023 poemlif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81489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