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瑟瑟
男,1968年生于湖南,卡丘主义诗人、小说家,上世纪80年代进入诗坛,写作先锋主义诗歌,并坚持从事小说写作。后一度下海经商,长期在商场和文坛之间梦游,现在北京中关村某著名IT企业做管理工作。曾任广州《炎黄世界》主编、深圳《投资与创业》副总编、《南方青年》副总编、《中国计算机报》特约记者,尤其熟悉北京中关村的故事。主要著作有诗集《缪斯的情人》、《17年——周瑟瑟诗选》,诗论集《披着语言飞翔》,长篇小说《暧昧大街》、《青春破》、《野花为谁开》等。他还是新浪、博客网专栏作家。新汉诗、中国艺术批评网版主。2005年与朱鹰一起倡导 “卡丘主义”。获得2005年中国博客网与《诗选刊》联合主办的“首届汉语博客诗歌大赛”一等奖。
卡丘主义是由周瑟瑟、朱鹰、夏志华、海啸、路云等人倡导的文学艺术流派,强调一种对现实生活的“生理反应”,发现新的生活可能性。卡丘主义是对“人类社会的生理现象”的真实的写作。人们通常把人群中的嬉戏者与警世者混为一谈,卡丘主义者在严肃中嬉戏,在嬉戏中警世,它既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现实主义。一个来自中产阶层的卡丘者不会把卡丘当作后现代的消费方式,而是当作后现代的思考方式,甚至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周瑟瑟的作品中,“暴露和解放的心理”已经帮助作者也帮助读者破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困境。用文学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卡丘主义的理想,卡丘主义也是“成书的博客”,这是新文明的特征之一。
卡丘主义认为,“无聊”与“无知”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形态,只有通过故意的“有趣”与“认知”,才能消除“无聊”与“无知”对人内心的伤害,达到“卡丘的彼岸”,获得“卡丘的快乐”,成为拥有“有卡丘精神的人”。“有趣”其实是人类战胜自身的最好的方法,让你的梦变得“有趣”,让你的爱变得“有趣”,让你的生与死变得“有趣”。在“有趣”中去认识你自己,认识你生存的世界。这就是卡丘主义,因为它没有真理,所以更加重视接近真理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