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孤单的岛屿
16汉语国际教育 曾靓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都带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东西,比如孤独,比如诗意。而我的老师亦如挚友,就是他,孤独与诗意并存--诗人槟郎。
初见槟郎,是在我们的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上。这个幽默风趣,毫无古板可言的老师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他的思维似乎从来不停留在书本和讲义之中,总是在四处遨游,他的口中有天南海北,飞鸟山水。果不其然,我又在旅游文学这门选修课上遇见了他。
旅游文学才是我真正认识李槟老师的地方。他的笔名为“槟郎”,好一个男儿郎,吟诗走四方。当听说他写的诗歌零零碎碎加起来已经有二千首时,我的内心是极度诧异的,所以得到了他的博客地址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点了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历届学生写的评价他的文章,对槟郎的称呼从来都是“诗人”“隐者”,原来他的形象早已深入大家的内心了,不仅仅是我个人所认为的那样,我向下翻阅,发现博客似乎翻不到底。
槟郎热爱旅游,喜欢遨游于山水之间。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感而发,留下一首小诗,因为风景可以是一直重复不变的,但看风景的心情是永远无法复制的。所以每次他都能写出一首诗歌,记录下每次看风景时的内心想法。
《岠嶂山桂花林》中,我仿佛看到碧枝上长满金粟,仿佛群蜂聚集,孔雀开屏,十月金秋,香气扑鼻。槟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冗长静美的小故事,男孩与牧牛的女孩流连于桂花林中,岁月静好,波澜不惊。然而有个叫小芳姐的人,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牵挂和伤痛,好像城里与村庄永远有解不开的结和过不去的坎。生命的消逝,时光的蹉跎,然而千帆过尽,他们还是要回来寻根,在诗歌的最后,我感受到了一股深深的哀伤。山村被拆迁,不复存在。旧时的记忆与故人再也无迹可寻。只有桂花林还在,岠嶂山还在,静静拥抱住了寻根的人,可惜故人已成坟墓,空留一腔叹息。
《游南塘二陵》中,我又看到了一个与之前不一样的诗人槟郎。诗歌的一开始我便感受到了一种盛世萧条的气氛。一把交椅,千古帝王,终成了一钵泥土,让我感受到了万千繁华终会落尽的凄凉,多少的山珍海味,玉液琼浆。到最后,无数繁华的庙宇宫殿,都会逐渐风化破败,成为游人怀古的去处。坟冢成为了土丘。我想在千百年前,陪葬的一定也有极尽奢华的珍宝。后来,珍宝被盗空,坟墓被掏光。山河沉沦后,再尊贵的帝王,活着也只能成为阶下囚,丧国奴。守墓人用的古井早已淤塞,不知是他早已弃墓而去,还是也化为了一堆枯骨,长眠在了他守护的这片土地之中。古人用过的东西,残留下来的便被陈列在博物馆中,供后人瞻仰。凤凰他早已不存在当年的模样,只有荷叶他不知换了多少季,静静看着风云变幻。让人感到欣慰,也让槟郎感到庆幸的是,虽旧朝已逝,没有繁华留存下来,但依然有东西生生不息。那就是万卷诗篇,大放华光。南朝君臣的风流文采,是他们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南塘二陵的游记诗,让我认识了心怀古今的槟郎。他感叹岁月的变化,古今的变迁,同时也格外珍惜流传下来的宝贵诗篇。这不禁让我觉得,没有什么人可以永垂不朽,我们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化成枯骨,化为灰烬,但有的东西是风吹不灭,火烧不尽的,那就是作品。我忽然懂得了槟郎的情怀,没有谁想永远地被遗忘,也只有作品,才会永不被遗忘。“千秋兴亡”终能化为文学的乡愁,百年以后谁人还记得,只能化作蝴蝶在碑前飞过。
《大学时的暗恋》,看到这个题目,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知道当年的槟郎,究竟经历了些什么。诗人的暗恋是否跟寻常人有不同呢?是会更加浪漫呢?还是更加富有诗意?但不管怎样,一定是让人难以忘怀的。诗歌的开头,槟郎开始怀念故乡,思念故土,思念儿时的乡村,求学的校园。他说了一句话,“年轻时总想逃得越远越好,半百后的思乡情却越来越深”。我想在我现在这个年纪,还不太懂他的思乡情切,因为初谙世事的我们,只想着飞行,想去很远很高的天空,想挣脱所有的束缚,去远方,去追寻。就像那句,“年轻时总想逃得越远越好”。槟郎喜爱的女子,是县中学毕业的同乡,她瘦弱却爽朗,被她注意后,槟郎觉得自己拘谨笨拙,把她放在了心头最重要的位置。
“青葱岁月的混沌情感,手足无措,任其本能泛滥,多看她几眼就幸福,别人议论她就红着脸。”这完全就是年少时我们暗恋一个人的心态了。看到了那个人就会内心小鹿乱撞,脸红,但别人一讨论那个人又会莫名地激动,脸红。槟郎把少年暗恋的小心理描写得相当到位。当暑假学校要求社会实践时,槟郎又有了拜访她的理由,不知道当时他是怎样的心境。我想或许是又紧张又激动。那时的爱慕,可以让他为了她做任何事情。可以因为她的一句有意无意的话牵挂很久。在那一次的班级春游,槟郎与女神有了合影的机会,他很顺其自然地写下了三千字的游记。我想在那一篇游记里,一定饱含了他心中许多难以抒发的情感吧,当爱与景色相结合,那一定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可惜啊,女孩没有看破男孩的心,男孩也没有早早说破这一份悸动,几十年后的他们再次相遇,再也回不去当年的青葱岁月。“她说你可是跃得更高更远了,他终于说出秘密,如释重负,青葱岁月的情感,过去了的成为了美好的怀念”。所以啊,在青春岁月里,我们很少有过圆满的结局,因为在那个稚嫩的年纪,什么都来得很快,什么都太过美好,什么也都太过脆弱。所有的一切都是昙花一现,但青春里的我们,留下遗憾也很好,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五十个月亮》,我看到了这个题目,脑海中出现的是一位年到半百,但心依旧是青年的诗人槟郎。果然,又是从中秋节写起。槟郎从他的出生开始写起,“在母亲背上的襁褓里,在乡村的月亮下成长,在与兄弟姐妹劳作的农田里,在乡村女孩牧牛晚归的路上,在陪父亲出诊在病人的村庄”。还有在路灯下苦读时,在工作之后。槟郎写到了他五年的狱警生涯,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槟郎居然做过如此特殊的行业,我不禁感叹,五年,青春被搁浅在铁丝网上,像没有翅膀的鸟儿,只能看着窗外的天空,那时的月亮,启示着他去闯荡四方。
第二十七个月亮,槟郎终于闯出了故乡,来到了南京。于是转眼间二十三个月亮又飞逝而过。他也忘不了韩国的月亮,照过他在异国外教的两年。那时的槟郎一定很孤独吧,心爱的人与他的家人,与他相隔一个黄海,幸好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我们每年都可以看到一次圆月,随着时光的流逝,月亮从来没有变化过,改变的只是我们这些看月亮的人。从牙牙学语到白发苍苍,比诗人更加孤独的,也只有月亮了吧,它见证了太多的生老病死,生死离别,可他不能说话,也无法流泪。
曾经有人告诉我,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我一直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在我孤单迷茫的高中时代,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歌,名字就叫作《世界上每一座孤单的岛屿》,其中有“无数个没有星辰的夜空/无数个没有飞鸟的苍穹/无数个须臾/等待着无数个失去消息的永恒/他们慢慢落下来/积淀成世界上每一座孤单的的岛屿”。
我知道人们生来孤独,尤其是诗人,所以我知道槟郎的孤独,但也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孤独凝聚成了千百首诗篇。我敬仰诗人的孤独,欣赏槟郎的情怀。
201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