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生活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红尘有幸识槟郎

已有 102 次阅读2017-12-19 14:19 |个人分类:槟郎相关|系统分类:随笔

红尘有幸识槟郎
  16汉师 李易桦

  我喜欢旅游,为了北京的烤鸭,兰州的拉面,东北的酸菜,重庆的火锅,陕西的凉皮,湖北的热干面,广东的虾饺,上海的小笼包,台湾的蚵仔煎,韩国的拉面,日本的寿司,泰国的咖喱蟹……我爱好文学,为了李太白的荡气回肠,苏东坡的旷达乐观,谢灵运的泼墨飘逸,李清照的凄清婉约,杜工部的忧国忧民,庄周梦蝶的天马行空……于是乎,我选择了“旅游文学”这门课。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让我遇见了槟郎。这位和我是本家的老师。
  回想起第一节课,初次见到传说中的槟郎。他个头不高,衣着也很朴素,很随意。鼻子上驾着一副眼镜,很有学识的样子。头发也没有过多的修饰,甚至显得有些乱糟糟的,带着一点江南书生的儒雅气质,像是漫画里走出来的“老夫子”。大抵文人墨客对茶也是情有独钟的,所以槟郎总是拿着一只泡茶的水杯,课前的他静静地倚在三尺讲台旁,默默地做着上课的准备,不说任何多余的话。上课铃声敲打着我们做学生的心,心想着大概又是要昏昏沉沉的“度秒如分”了吧,事实上并不如此。
  从槟郎的博客中已知,槟郎者,李槟也,安徽巢湖人,求学于金陵,自诩为一个教书匠,爱好游历名山大川,喜欢创作写诗。随着课件的翻页,我沉醉在往届学长学姐的文字里,他们说,槟郎是生命的诗者与智者。是的,槟郎的才情、槟郎的智慧以及槟郎的阅历都渗透在了他所教授的这门旅游文学课程里了。不同于别的课程,槟郎的课上你只觉得身临其境,置身于座位,却仿佛是在金陵名胜山水里穿行,偶尔还可游历至国外去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一花一世界,一岁一枯荣,皆在槟郎的故事里大放着光彩。
  旅游文学,像是一位带你游离于课本之外,深入探索风景之美的旅行家。
  透过槟郎的文字,我们深刻体悟到“艺术源自生活”这句话的内涵。在课堂上,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槟郎的旅游散文和诗歌。作为同是异乡求学的外地人,我总觉得南京太过浮躁,城市感太浓烈,虽然我也曾去过一些脍炙人口的著名景点,但或许是这座城市真的太拥挤,以至于在人潮之中我反倒意兴阑珊,忽略了景色本身的美感,所以我压根不觉得南京有多么美丽。但是旅游文学这门课,不,更确切的说是槟郎的诗作重新颠覆了我对南京景点的认知。跟着槟郎,仿佛我也一路踏过千山和万水,我的脚也踏遍了东南和西北。小至校园,中至金陵,大至全国,都有槟郎的足迹。
  印象里哪怕是校园一隅,他都能创作出诗来。例如《校园栾树路》、《爱满亭边有座桥》、《南墙梅花》、《文学院楼边的晚樱林》等。说来似乎也是惭愧,同样是走在文学院的小径之上,为何槟郎就有如此多之感受呢?是我的步伐太匆促,还是我的心灵太浮躁?槟郎于《校园栾树路》中写道:“方山与解溪河之间/江宁大学城的东南边/有一座美丽的大学校园/一条长长的栾树大道/横亘在文学院楼前/万树已经披上绿装/它们还久久将冬天留念/待到盛夏它便追赶/苍翠欲滴得更为耀眼/更伸出金黄色的花枝/遍撒金粉如仙子的花篮/初秋又变新戏法/火红的荚果缀成长串/于是/紫红与翠绿交织/丰收季节的特有烂漫/又迅速把落叶交给秋风/只把果实献给冬天/特别的栾树特别的美/课间休息时我静静地看/放学后在树下等车回家/高大树冠庇护蛇形的蓝天/而当我悠然地路上散步/到处逢着青春的欢颜/我在逐渐地衰老/栾树路不离不弃地陪伴/记得何时初相见/确已熟稔到心灵共颤/何时言别/那是天使的事/它在算计我升仙的瞬间/江宁大学城的美丽校园/我清贫而知足地谋饭/一条长长的栾树路/横亘在文学院的楼前/独特的风采/特别的情感/闪耀在我天命的诗篇。”《文学院楼边的晚樱林》中他写到了那片晚樱林,每到时节,都开得很美,我们都沉醉其中,不知归去。槟郎陶醉在那片晚樱林,陶醉在樱花下的漫步神游,陶醉在樱花丛中的读书、陶醉在樱花林的师生笑谈中,一步一步,由景到情,美哉!快哉!多年之后回首往事,重归故地,蓦然回首间,依稀记得你笑靥如花,与那片樱花林交相辉映。我所举隅的只不过是槟郎的诗作的冰山一角,但寥寥数言,足以窥见他的烟火气,足以感受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旅游文学,像是一本诗意盎然的诗集册,娓娓讲述着槟郎的浪漫多情。
  槟郎可以说是爱诗如命,他每去到一个地方,总会留下一些印记。我们这些“伪文青”只知走一路拍一路,但槟郎不然。他更多的创作成诗歌,待时光流淌殆尽之后,细细咀嚼回味。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槟郎写的《执手桃叶渡》:“清静的小院内/桃树繁茂着桃枝/不觉间又来到这里/两双手便紧握起/牌坊上的对联/楫摇月/枝带春/那叫纪映淮的伤情女子/又当多羡慕你/坐在滨水的茶桌边/看着碧波的河/想到王献之的艳情/我们的初次约会/那时桃叶等船/你在栏杆边等我/王公子吟着诗来了/我送你一个大绒布熊/桃叶渡的传奇/我们的恋爱作续篇/猴急地偷抚你的长发/披满细腰和窄肩/我来斟满两杯浓茶/你仍是举案齐眉/秦淮水缓缓地流逝/金陵春婚礼后的日子/利涉桥跨堑为通途/画舫仍在来来去去/儿子已长得比爸高了/穷书生的许诺仍是欠愧/不觉间又来到这里/夫子庙一角的二人桃园/桃叶渡口的美少女啊/执子之手已十六年!”这是槟郎与师母的爱情故事。槟郎叙述到这儿,在讲台之上的他扶了扶眼镜,我看得出他微微上扬的嘴角,看得出他的幸福,也看得出他的深情款款。奈何少女情怀总成诗,尤其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高速化时代里,手写的情诗才显得异常的珍贵,才更加值得珍惜。
  当然,槟郎也并不只写他自己的爱情,他也写想象中的悲情。譬如说《爱情隧道传奇》:“每年的8月13日/她都孤独地过一个节日/她都要到一个荒僻的地方/泪水滴在燃烧的纸钱上/而今那儿以爱情隧道而闻名...而今被好事者撞见/如乌克兰的爱情隧道闻名/谁知男主角已经死了/代她告御状而被截的途中/8月13日/她的心在那儿破碎/他的左撇子焦急地摆动。”男女主人公因救命之恩邂逅结缘,却因为一个冤案和截访而阴阳相隔,多么凄婉悲凉的结局。我很钦佩槟郎丰富的想象力,也钦佩他操控悲喜的能力,编织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扣人心弦。木心说:从前的车、马、邮票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槟郎有自己的博客,他会把这些诗作都发布在其中,他似乎并不在意是否有人关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理解,与其说槟郎的博客,倒不如说是槟郎写字的地方。而我也时常会去欣赏他的这些文字,并且沉醉其中。
  旅游文学,更像是一枚放大镜,放大我们渺小的缩影,体察更深邃的精神世界。
  槟郎的诗作不仅有对生活的感悟,有记录爱情的甜蜜,还有对家国的思考与责任感。《拜谒刘渊然高道墓》里写的是他前往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附近寻找刘渊然高道的墓时的感想与思考。其中一段是这样的:“本来墓址已变成,繁华城区的十字路口,徘徊于陌生的人群,痛心于国家级文物的失去,我又庆幸你只是迁坟,多少古迹已彻底失踪”。从这段中,我读出了槟郎对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冲突的感慨。城市建设是时代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而文物保护又是可持续发展观念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在冰冷的城市躯壳下的我们,多少人已经将文化残存淡忘。痛哉!矣哉!他在《祖国,我要向你倾诉》中写到:“我也明白,我对祖国的爱和对它的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的不如人意使我对它特别恼火,但别无选择的作为中国人,我很快又要回到祖国,我的一辈子都要在祖国的土地上生活下去,我别无选择地爱它。祖国,你强大起来吧,你富裕起来吧。”这是他在韩国的大学任教时写的,让我不仅想起郁达夫的《沉沦》里那个“他”的境遇。韩国人优渥的生活让人羡慕,但是槟郎依然爱着祖国,热切希望祖国强大起来,富裕起来。这是槟郎的深邃之处。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红尘有幸识槟郎,幸会矣!
  2017-12-18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诗生活网 ( 粤ICP备18148997号 )

GMT+8, 2023-3-29 14:18 , Processed in 0.02778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