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赵一男 于 2022-7-26 17:03 编辑
保持事物完整 作者:马克·斯特兰德
在田野中 我是田野的 空白。 这是 经常的情况。 无论我在哪里 我都是那缺少的东西。 当我行走 我分开空气 而空气总是 移进 填满我的身体 曾在的空间 我们都有理由 移动。 我移动 是为了保持事物完整。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马克·斯特兰德是加拿大诗人、散文家、艺术评论家。他的诗通常被归为超现实写作的阵营。其诗歌里常常弥漫着现实与经验之间的撕裂与胶着感,这种感觉也是哲学意义上的辩证。这首《保持事物完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田野中/我是田野的/空白。”一句,也有译本翻译成“在旷野里/我是旷野的/缺席者。”“空白”、“缺席者”,这是对自我存在的否定。相对于浩渺的宇宙来说,人的存在可有可无,也可以说是多余的。这种认知带有悲剧色彩,但同时又是深刻、清醒的。然而,诗人又说:“我们都有理由/移动。/我移动/是为了保持事物完整。”既是缺失的便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又是一种辩证的“万物同源”观,“我即是他人,他人即我。”,“我即是万物,万物即我。”中西方哲学对于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有着清晰的认识。没有哪些存在是孤立的,“存在即是合理。”存在即是意义。诗人将切实的体悟付之于语言和形象便又有了更加深沉的意蕴,你可以说它是诗的神秘,也可以说它是禅的不可言说。
好吧,我们聊聊蝴蝶 作者:李元胜 蝴蝶是唯美的,比其他所有事物更唯美 还是抽象的,它拥有的肉身 似乎不属于这个世界 爱蝴蝶的人,其实只爱挂满露珠的蝴蝶 翩跹于花朵间的蝴蝶 由此确认,自己也是唯美的 这双重的误会是多么深啊 吸食甲虫尸体、肮脏泥土的蝴蝶 难道不是蝴蝶 在污浊里发现的真理 难道低于花蕊中披露的真理 在黑暗里坚持着的美 难道逊于光芒中闪耀着的美 难道真有毫无价值的生活 难道没有广袤星空 隐藏于我们不堪的日常 我爱蝴蝶,它们看不见 鲜花与污泥之间的鸿沟 而人们却被一分为二 终身不相往来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李元胜老师挚爱蝴蝶,他的镜头捕捉过无数蝶影。但倘若能爱到如此:将鲜花与污泥之间的鸿沟弥合。那爱的便不止是蝶——是生活,是人间。这样的爱便是通透的,是慈悲,亦是智慧。人们常说诗人是“人间清醒”,其实这清醒的背后是剥去眼中云翳,拂去心上尘霾的一次次试炼。抽丝剥茧方能化蝶,是的,这样的肉身不属于这个世界,它的轻盈也并非唯美可喻,而是一份高洁,暗夜里也耀眼的高洁。
汪家庄的白杨 作者:刘年
起风了 水柳在摇,椿树在摇,棣棠在摇,板栗树也在摇 有鸟窝的白杨,摇动幅度最小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老子说:“大道至简。”诗亦如此。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我却觉得它是一首简约的“大诗”。其一,能把普见的现象艺术化,此为大眼光,大视角。其二,能把普通的道理哲思化,此为大思想,大格局。其三,能把普适的情感审美化,此为大胸襟,大情怀。 风起时,万物飘摇,只有心中有爱,肩负责任的个体才能相对平稳地屹立。全力以赴地托举,既是对他者的守护,也是对自我的成全。我们总说:“任重而道远。”没有负重前行,怎能经得起风雨的考验;没有重任在肩,怎能让自己的双脚更加稳健…… 这首小诗看起来至简,道理却至深。这就是一首大诗、好诗——四两拨千斤,于无言处尽万言。
清澈…… 作者:灯灯
读沃尔科特,读白鹭 读星辰 月亮,史诗,荒蛮,信仰和文明 是一样的 所有遭受的,我们还要领略 还要领略的 是你从不肯与自身相见 那些清澈。 和—— 那些清澈的来处…… 推荐人:海恋 推荐语:这是一首很彻悟的诗。这首诗的诗眼是四个字:“是一样的”。是的,沃尔科特的白鹭也并非是白鹭,它们也是皎洁的月亮,浩渺的星辰,是史诗,是荒蛮,是信仰和文明……我们总是试图拂去芜杂、血腥、尘霾,荒谬……寻找事物本来的面目,但结果总是徒劳。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苦苦执着于寻觅,是因为不肯与自己和解,坦诚相见。诸相皆我,诸我皆空。一切来处皆为去处,一切经历过的事物都无法还原,也不必还原。我们只需秉持本心去遇见、去接受,领会那些都是自身的一部分,便会生出反思和重生的力量,让一切浑浊重新归于清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