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4 田字格 1.你对现代禅文学怎么看?如何定义? 现代禅文学是一种诗学。 诗人徐俊国说过:很多好诗人写了一辈子,可惜没有独立成型的诗学体系,他们为诗坛贡献了好诗,却没有贡献一种新的诗学。所以,“现代禅诗研究会”这份问卷来得及时。 诗人余怒在《语言的自然性、分类体系和族类习俗》中提到,“禅宗公案里的问与答都是不相干的,比如小和尚问什么是佛祖西来意?禅师回答‘昨夜牛栏失却牛’,就是牛跑了。答非所问,言下之意就是不要相信语言,语言告诉我们的都不是真相。”而在语言与实体的悖谬关系中,禅文学“通过个体命运记录时代给予我们的创伤和困惑,有助于我们对世界和存在的本质的解读。同时它营造的空间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带有顿悟和直觉本质性质的艺术场域。从艺术效果来看,它不只是改写了阅读的感觉模式,也满足了阅读的知觉期待。” 现代禅文学观照现代生活,引入许多当代的符号、意象、人与事——从语言风格到思想性都体现禅宗的现代性。它的言语方式、现代场景和直抒胸臆恰恰指向“言语道断,心行灭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道非声色,微妙难寻……” 2.你所了解的禅(佛)与文学结合比较好,且流行广泛,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品(古今中外皆可)有哪些?请举例。 在我的阅读范围内,有王维、白居易、寒山的诗,有松尾芭蕉的俳句、加里·斯奈德的《山河无尽》、玛丽·奥丽弗的《黑水塘》、洛夫的《金龙禅寺》、余怒的《蜗牛》、徐俊国的《致万物》、徐南鹏的《大鱼》、杨键的《暮晚》、刘川的《地球上的人乱成一团》、马累的《内部的雪》…… 3.你认为当下现代禅文学的创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诗禅双修”的创作原则,是否可适用于所有现代禅文学体裁? 创作的最大困难就是拘于任何概念、既成规则和抱持得失心态。任何想写的尽管随心所欲地写,只管顺畅地创作,只管喜悦地创作,当你喜悦时,自性那无尽的创造力总是源源不断创造意识之外的惊喜。随处破、随处立才是“释心成性”的派头。但凡言说皆是戏论。太阳不说自己的温暖,大地不说自己的承载,孔子的论语都是贤人整理的,咒语是真理,所以永不翻译。六根(包括语言)永远在欺骗我们,所以我们必须绕过六根的指令而直接从第七识:我执识入道。不受六根影像的牵引,从这里见真心。梅不重要,梅韵袭人;松不重要,松涛迷人。实证实修是个体生命的内在需要(心力不可抑制),文学是外化、显用(让我们直接对接这个人世,到处都是生命的故事)。禅宗的不可言说不是不言说,语言的表意功能对于文学创作来说是工具,有杠杆作用……对我来说,创作不需要任何概念性的、规则性的、标准型的写作模式,更不需要任何规矩来限制我的性情。唯一准则是:我的任何取舍、任何“想怎么做”是不是开心,是否让我没有障碍——这是唯一准则。觉性就是创世大能,创造者不可能自设障碍来约束自己(除非他忘了自己是创造者)。所以,“禅文学”也当包罗万象,不设边界。 是否“诗禅双修”是作者的自由:法门无数,哪个方便(适合自己)就用哪个。四年前,我写道:“在众多经历中,像一面安静的镜子,只是映照,不着痕迹,更多是内观与反观。境由心生,诗是心像,是灵魂的刻度。诗歌的技艺是向前的,而诗歌的灵魂永远是向后的、复古的,古到《诗经》和各种带“经”字的书籍。人类一开始的心是对的,我们用诗歌召它回返。初心是静的、纯的、爱的和神的,写诗就是自我无邪,驱魔,同时帮助他者尽快醒来,即语言布道。所以,“诗是语言的寺庙”。人有灯的心,诗有正的道。生活处处是道场,世间处处是经书。破执纵有万千障碍,终有通达的一刻。我愿在参禅般的写诗中觉悟,并回馈汉语。” 4.你对现代禅文学在媒体传播上的看法怎样?是应该走传统报刊发表,出版发行的路子?还是应该另辟路径采取自媒体发布的方式更合适? 如何传播、推广论其方便而言,哪一块受众多,那媒体就自然助力到你。在这现象界,可以这样想,当你梦中想显化一堆现相出来时,该怎么做?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相信一个准则:“我”是创造整个梦境的力量,媒体发表是借力跳跃,想怎样打开渠道都行——完全不拘一格,应时而动。 5.你对现代禅文学(包括现代禅诗)写作有信心吗? 有信心。写作是慢的修,灵的修。不断勘破语言的表象,彰显心的觉知与定力,对境炼心,达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我曾在创作谈中聊到——当我痛苦、迷失、恐惧、无望、惆怅、浮躁时,当我与自己过不去,找不到自己时,我就写作,以此呼唤心、喂养心,以此给自己说法、棒喝,体验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所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而伤口却长出翅膀。”世间另有许多解药,我的是自言自语以及听万物在“我”内自言自语。也会无效写作,也会向世界亮出假心灵,那时,我就叹着气对自己说——你被生活淘洗过,可以向内走,观微尘,观落花了;可以端坐于自身命运,体认更深更辽阔的“真我”了。 作者简介: 田字格,原名马莉,1983年生。静居江南一隅,教书,阅读,写作。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作品入选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灵魂的刻度》。 No:25 王克金 1.你对现代禅文学怎么看?如何定义? 王克金:我希望看到更好更多的现代禅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一脉,我愿意现代禅文学永续。其他禅文学的作品我没有注意到,但是现代禅诗和南北、林荣等人致力的流派作品,我读到过,很不错。有的我也是下载来读。在人被物化的今天,倡导禅意诗是有意的,不仅显示人的定力,也可以向本真复归。 怎么定义现代禅文学,可以不断探讨。有了定义是好事,一个阶段可以明了,随着时间的迁延,定义是不是在变化呢? 认知、呈现事物自在状态即为禅。 2.你所了解的禅(佛)与文学结合比较好,且流行广泛,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品(古今中外皆可)有哪些?请举例。 王克金:读过一些,中国古代文人修佛礼禅的不少。美国诗人默温,史蒂文斯等,也读过一些。举两个例子吧: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唐朝 王维——《酬张少府》 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外:结果(王克金) 有时,我们在互换,掏心掏肺地互换 有时就像你是我,我是你 你是你时,是你抱住了我 而不是我抱住了你 你是我时,是你抱起我 一转身,把我放在你刚站定的位置 而你,立刻坐下来,坐在那里 像是……等了我很久 历史性地来看,倒像不是你找到了我 而是我找到了你 一切从新开始…… 倒像是我,刚刚进来 我不知道我这样的诗是不是禅诗? 3,你认为当下现代禅文学的创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诗禅双修”的创作原则,是否可适用于所有现代禅文学体裁? 王克金:最大困难我认为是创作者自身的困难。如果“空”是禅修的一个结果,那么现在的诗人们放得下吗?空得了吗?如果真有人说放得下,对更多的现代诗人我也是抱怀疑态度。放下某一件事容易,放下生存中的所有,我认为几乎不可能。尽最大程度的禅修还是可以的。 “诗禅双修”,我觉得可以适用于所有现代禅文学体裁。写作也是一种修行,是诗人禅修的具体化。写作也能延展作者的禅修。到底能修多大面儿,要看作者的心劲儿和心力了。 4.你怎么看现代禅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研究? 王克金:理论和研究历来就有。现代也有专业致力于研究和批评者,比如李艳敏女士。林荣也是下了大力气的。我觉得还是有待广泛,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更好。 这里,理论和研究更大的建树是什么?目前我关注得有限,不清楚这个问题。能有一个设想,也许能促进这项工作。有对诗人有引领的理论当然更好。 广泛征集作品,会促进这项研究。 5.你对现代禅文学在媒体传播上的看法怎样?是应该走传统报刊发表,出版发行的路子?还是应该另辟路径采取自媒体发布的方式更合适? 王克金:具体哪种媒介都可以,能辐射出去就好。出版是求精品。报刊和自媒体是速度。各有不同侧重。多种渠道并存,能有活动也可促进写作和传播。 6.你对现代禅文学(包括现代禅诗)写作有信心吗?感觉前景如何? 王克金:有信心!有人在干,就有信心。没人干,再大的信心也没用。读者也需要现代禅文学,这永远作为一派而存在。存在就是前景! No:26 雷默 1.你对现代禅文学怎么看?如何定义? 元代诗人元好问说,禅是诗家切玉刀。禅文学首先是好的文学,不为禅而禅,也不为禅而文学。 2.你所了解的禅(佛)与文学结合比较好,且流行广泛,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品(古今中外皆可)有哪些?请举例。 我的阅读有限,我喜欢王维、孟浩然。 3.你认为当下现代禅文学的创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诗禅双修”的创作原则,是否可适用于所有现代禅文学体裁? 最难的是对禅的知与悟。 4.你怎么看现代禅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研究? 可为,可不为。 5.你对现代禅文学在媒体传播上的看法怎样?是应该走传统报刊发表,出版发行的路子?还是应该另辟路径采取自媒体发布的方式更合适? 适应时代吧。 6.你对现代禅文学(包括现代禅诗)写作有信心吗?感觉前景如何? 我只是一个探索者。 附:关于“现代禅文学”的调查问卷 按:毫无疑问,现代禅诗是现代禅文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探索先锋,是冠上明珠。但,现代禅文学的内涵更大,更宽阔。它至少应该包含诗歌、小说、散文(随笔)、剧本、笔记(日记)等等诸多文学体裁。现在,现代禅文学的概念,主要由我们现代禅诗研究会同人提出并进行探讨研究,还没有真正在整个文坛取得必要的一席之地。也正因为如此,才显示我们作为拓荒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即便是我们流派同人,对于现代禅文学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必然有着各自的不同见解。基于此,发出此调查问卷,以便我们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今后探索的方向和目标的确定。 此问卷以流派同人为主,兼顾相关从事文学或佛学研究的人士。 说明:本问卷返还时间截至到2020年4月底。返回问卷邮箱:56495162@qq.com 1.你对现代禅文学怎么看?如何定义? 2.你所了解的禅(佛)与文学结合比较好,且流行广泛,影响较大的代表作品(古今中外皆可)有哪些?请举例。 3.你认为当下现代禅文学的创作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诗禅双修”的创作原则,是否可适用于所有现代禅文学体裁? 4.你怎么看现代禅文学的理论建设和批评研究? 5.你对现代禅文学在媒体传播上的看法怎样?是应该走传统报刊发表,出版发行的路子?还是应该另辟路径采取自媒体发布的方式更合适? 6.你对现代禅文学(包括现代禅诗)写作有信心吗?感觉前景如何? (除以上问卷外,也可以不拘一格,自拟问答,自行增减,只要不出现代禅文学的概念范畴即可。) 现代禅诗研究会 202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