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对那句说什么,就和得一先生谈两句本不想对那句说什么,就和得一先生谈两句
1,先声明 :
我这句话不是对你而言的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我]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他]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
哈代是个诗人,不是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
“是否意味着[他](我本人,得一忘二)如此翻译
似乎是一个“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
——首先:“哈代是个诗人,不是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这句话在此对于读者产生了歧义。我原意是指哈代后半辈子以写诗为主,他是懂得诗歌词汇的一词多指的特点的诗人,而好的诗人正是用这一点把工具性语言转换成诗性语言。 所以“哈代不是不懂诗歌多义性的平庸的撒比”。
——其次:我一直没有说你把“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翻译成“台阶变成一个白色小坡”是“错的”,因为steps有台阶、步子等10余种义项,你用其一——这种情况翻译者大多只能选其一,你按你的理解翻译了,行。我这句话不是对你而言的,其“意味”不指涉你。请勿多疑,也请海涵。
我赞同你的话:即使你吃透了原文的意思,而只选择多义性中的一层,那么也一样令人质疑了
我以为正因为原文的多义性,才只能在译文中尽量不选择,而采取比较原始的意思。
——你确实是懂诗歌多义性的。
第三,哪种人是煞比呢,就像“该用户”这种。他不懂诗歌词汇的多义性。他也不敢拿东东出来。送一首温永琪的诗歌给“该用户”和”蚂蚁“:
温永琪的诗(3分——400元——探花)
《戏拟》
刘川有云:“刘氏口水,配方简单,请勿模仿,违者傻B。”妙极。但有感于论坛之真傻B遍地皆是,故冒一回做傻B之风险,完成天下傻B之心愿,亦成就刘弟之警策矣。是为序。
谁怕谁呢
玩就玩吧
看我怎么玩死你
做一个傻B
是这么的容易
只要随便
用一个化名
或者随便
写上一溜汉字
比如骂的就是你
我操你妈
简洁明了
痛快淋漓
又富有创意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
之大智
之大勇
然则,我终于
不愿迈出
这一步
终于
让某些人
大跌老花镜
谁怕谁呀
玩就玩呗
俺玩的
就是坐不更名
行不改姓
之风格
之气度
之大丈夫
2,有关翻译的:
首先,
为什么在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这一小段中,可以把steps看成台阶,然后相应地对应翻译。但为什么不可以把steps看成“步子”呢,这也是它最基本的含义之一,从用法上也可行。
第一种理解把“steps”翻译为台阶,整段而言, which就代指它了。
The steps are a blanched slope,
Up which, with feeble hope,
A black cat comes, wide-eyed and thin;
And we take him in.
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
那步态,含着微弱的期盼,
一只吃惊的,黑瘦的猫咪蹿过来;
我们把它抱进来。
我在翻译时放弃了这种方案。感觉这样翻译可以但似乎平淡了,而且这样翻译,这一段和前两段的关联性少了,失去了雪与麻雀、麻雀和黑猫之间发生的事情的趣味性。
我选用了step为”脚步, 步幅, 步调, 步伐“的辞典上的常见的义项。与之对应, 在slope的”斜坡, 斜面, 倾斜”
的义项中我放弃了斜坡而选择了“斜面”。be有“在, 存在/到达, 来到/发生, 产生“诸义,我理解are在这就是
有“到达, 来到”之意义,就是说动物的脚及其足迹、步履(steps)到了(slope)这个地点,或者说在slope之物存有steps此物,直接翻译就是
“(动物的)脚步来到(出现)一个slope(斜坡, 斜面)”,
把slope翻译为斜面,我当时也认为它可以令人联想——可以暗含“斜坡”之意。
“在一个阳光被遮断的斜面上它的足迹出现”——无错。
更为重要的是,把step翻译为“足迹”,还原了原诗歌的张力和激发人想像的能量。
这首诗,相对的静景是雪、枝条、树、木栅,相对的动之物是雪片、雪团、麻雀、黑猫。雪压弯了枝条,一只麻雀飞入树中,结果被雪砸翻,刚刚抖落身上的落雪,惊魂未定,又蹿来一只黑猫,猫和麻雀之间会发生什么? 在白色的背景中,在黑色的猫和灰色麻雀之间?——如果再有一团血砸下来,猫会不会乘机袭击麻雀?静——动,平和——紧张,引发“趣味”,而最后,我们把它抱了进来,一句话,嘎然而止,有点小动物小小说的味道 。这就是哈代的诗歌动人处。
我这样翻译,与上述读后理解对应,
“(它的)足迹”就可以理解为是麻雀的,也可以理解为是黑猫的,“那步态,含着微弱的期盼”——同理。 期盼——“眼睛睁圆,企图——[你的译解]”——什么? 麻雀期盼避开猫或者不在被雪砸,或猫期盼抓住猫?人所抱之物,猫乎?麻雀乎?(这个他用了代词,按语词接近度,猫的可能性大,但也不排除麻雀的可能性), 哈代没说,不必要说,说了就不是诗了,说了诗意就僵死了——这就是张力。我要原原本本传达出原文有的这种东西。我这样直译,可以使上一段同最后一段联系紧密,气脉通达。
blanch的翻译未超出辞典义项,它转义为“遮断阳光”,可以,无错。
其次,
题外话——你说我翻译“错误多”,那么,我原不想解说辩驳;这样,我学习了你的大作后,感觉你
不妥之处多,(我对因理解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版本不说错,而说不妥——或我不认同,诗歌是文学不是数学;翻译中的错误就是错误,违背语法、辞典的定律为错误,非违背某人的“理解”而为错误)
商讨一下你的翻译,汉语对应词问题:
1)Every branch big with it,
[得一]粗树枝都奘了,奘,装?(壮?壯)——树枝能“装”雪,它是实心圆柱体的、无可装空间的,不妥。
2)Bent every twig with it,
[得一]细柯条都弯了 ”柯条”?——我认为拗口。
3)Every street and pavement mute:
[得一]每条街、每条路都沉寂无语
mute,形容词:哑的, 无声的, 沉默的
及物动词:减弱...的声音
不及物动词:排泄。
在这句中,mute显然是谓语,是不及物动词谓语,只能翻译为“排泄”之类意义。
你在这句中将谓语动词mute当成形容词,翻译为它的形容词意义“无声的, 沉默的”——“沉寂无语”。
语法书告诉我,形容词只能和系动词结合后才能当复合谓语。(英语谓语“必须由动词担任”)。
所以你错了,这不是不妥的问题,而是“错误”,纯粹的错误。
我灵活翻译为:一条条街道和公路将落雪排泄,我这样,对。
4)
The palings are glued together like a wall,
And there is no waft of wind with the fleecy fall.
[得一]木栅栏被冰冻连成了一堵围墙,
于是没有疾风送来一片纷纷扬扬。
are glued together中哪来的“冰冻”? 原文glued(粘合)足以表达诗意。
wind就是一般的风,不是“疾风”,风要疾,要加hing, hig wind才是“疾风”。
上述124,属于理解问题,我以为仅仅是”不妥“而已。
上述3,确为明显的错误。
5)既然这是格律诗,该押韵的,这里你没押韵:
And overturns him,
And near inurns him,
将它整个击倒,
差点把它掩埋,
本不想说你的翻译。学习中商谈,无恶意。望包涵。
——我不会像“该用户”和“蚂蚁运粮”那么阴比。我估计就是那么一两只某某,随他去咬,奈我何?
第三,向你致敬,你有的看法我重视。
第四, 我在“学外语,玩一玩”而已。
第五,古今中外现代古代,诗歌都是无达诂的、多义性的,程度不一而已。
个人之见,可以不认同;充其量别人可认为不妥,但无错。
我不再讨论此诗。但保留对骂我者的还击的可能。 |